粥和面——儿时的早餐

Posted on 2014-07-19

小时候,上学的早餐几乎都是在自己家吃的,从来只有两种,一种是粥,另一种是面。

对于小时候的我,早餐就是粥,我家方圆三公里都是煮粥做早餐的,天经地义,不容置疑。

煮粥的程序很简单,公式化操作就可以:

  • 1、热水壶的铝盖子见过吧,装满再加一半
  • 2、往大铝锅里面加两大勺子的水
  • 3、加草,柴,烧火
  • 4、待水滚开,锅盖被米汤水蒸气顶开之后,用铝勺子架在锅盖和锅之间,待水蒸气退下去
  • 5、慢火细烧,时不时用勺子翻一翻米,等十五到二十分钟,米开了之后就可以吃了。

但是煮粥耗时太长,煮一次粥最短三十分钟,而且从小吃到大,吃下去又没有什么味道,本来就是一件十分无聊的事情。

到了四年级,妈妈教会我和哥煮粥,之后都是我和哥煮粥了,每天五点半起床。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呀,你想想,天还没亮,外面一片黑麻麻的,被闹钟吵醒,一脸懵样,打开灯,开门,锁门,打着手电筒,从新屋走去走一百多米远到旧屋的厨房,为的就是煮粥,这是一段多么难忘的经历。

突然想起科比的一个段子:

有记者问科比:「科比,你为什么如此成功?」科比反问记者:「你知道洛杉矶凌晨4点的样子吗?」记者摇摇头。科比:「我知道每一天凌晨4点洛杉矶的样子。」

现在想回来,我十岁的时候就知道俺村五点半的样子了,还整整持续了两年,我到现在还没有知道成功的滋味,就知道了粥的滋味,唉,真是悲催。

说来奇怪,那时的我们居然没有过既然要我们煮粥那么我们就不吃了的念头,也没有萌生过两人轮流起床去煮粥的想法,更没有试过不煮粥不吃早餐就去上学的做法。

唉,那时实在是too young too naive。

斋吃粥味道实在太淡,虽然可以用油盐配,但是也不能老吃,所以要时不时搞些要配菜,例如说饼干泡热粥————现在奥利奥泡牛奶的做法,我在17年前就学会了。

除此之外还有用鸡蛋、酱油、榨菜、萝卜干、花生麸、榄角、豆豉等做佐菜。

偶尔闹钟也有失灵的时候,曾经试过晚上忘了给闹钟上链,电池没电,闹钟没响,一起床就已经是6点多了,赶紧跑过去厨房,一个人烧开水,另一个人拿出两块面饼往水里丢,等里的水一开,打个鸡蛋,加点油和酱油,捞起开吃,随后飞单车上学。

所以你看,吃面是早餐的Plan B,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较小,大概是5%吧,虽然我们爱吃面,但是也这样的煮法也吃得多也比较无味,加上时间也比较紧迫,匆匆扒上两口,填填肚子就跑了。所以,小时候比较爱吃的面还是方便面,还有一个每天都吃方便面的梦想,曾经过年,别人吃饭,我吃方便面……

貌似扯远了,那就再扯远一点: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面条过过水之后更好吃。

oh,多么痛的领悟。

想来,家里的早餐虽然单调,但是用那句话初中作文很流行的话:不喝牛奶的孩子还一样长大。

—–这是一条分割线—–

从这篇文章你可知道我小时候在家吃的早餐是多么的单调,于是才有下面的故事,在下篇文章中,我会用重大篇幅来介绍我在学校吃的早餐,这段经历可能影响我以后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对我的想法和文章感兴趣,可以订阅我的公众号「cnfeat」,也可以到cnfeat.com查看往期内容,最后,我已悄悄地进驻了网易云阅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知乎专栏和十五言,欢迎探望。

(题图:Clock by Юлия Киселева)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我的历史文章存档

回复「微信群」关键字,获得「每天写一千字改变自己」微信群二维码,阅读并认可群规后即可加入。

回复「群规」关键字,获得群规。

【一期一会】


加入「笨方法学写作」知识星球,这一次彻底学会写作。
你将:
⬇⬇⬇
  • 1)认知科学解惑:正确理解卡片创作的基本原理;
  • 2)实践养成习惯:循序渐进开始每天写一张卡片;
  • 3)原则善写卡片:掌握运用高手的 10 条认知心法;
  • 4)规范高效创作:模仿组合高手的 10 条行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