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人类误判心理学(上)

2014-11-26 发布

芒格:人类误判心理学(上)

————《穷查理宝典》笔记

在关于查理芒格的重要著作《穷查理宝典》中,人类误判心理学被放在最后第十一讲,也就是最后一讲,这最后一讲比之前的十内容更多,也精彩得多。我觉得芒格在众多演讲中提得最多的,除了多元思维模型就是他的人类误判心理学。

误判心理学是个什么东西呢?

人是很容易受到愚弄的动物,无论是人类精心设计的骗局,还是偶然出现的环境因素,抑或人们刻苦练习而掌握的非常有效的控制术,都能轻而易举地让人们上当。

例如说魔术师不是变走了你面前自由女神像,而是你被放进了慢慢旋转的平台之上,再如说有些人可能仅仅是因为纳粹的衣服做得漂亮而迷上了纳粹。

芒格是一个聪明人,他当然讨厌被人愚弄,所以他自己整理了二十五条有用但经常误导人的心理倾向,他这样做一是因为自己十分喜欢心理学,二是因为他实在讨厌学院派的心理学,他想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给人们留下一些实用且简单的心理知识,意思很简单,呐,我已经列出了人生的二十五个陷阱,你不踩进去就已经算是聪明人了。

一、奖励和惩罚

激励和惩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愚蠢的激励机制会让理性的人做出非理性的行为,例如你不能说炒房的人是愚蠢的,也不能谴责他们炒房导致房价越来越高,实际上市场上存在一种激励机制驱使他们去做,这种激励机制不改变,人的各种非理性的行为自然也得不到抑制。

富兰克林说:「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芒格的这一段话无论在什么时候看来都相当具有现实意义。

现在驱使人们行动的主要奖励是金钱。只要一个毫无实质价值的筹码能够固定换到一根香蕉,那么人们就可以对猴子进行训练,让它为了筹码而工作,仿佛筹码就是香蕉一样。同样道理,人类也会为了钱而工作——而且会为了钱而更加卖命地工作,因为人类的金钱除了可以换到食物之外,还能换到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拥有或花掉金钱通常也会让人显得有身份。此外,富人往往会出于习惯,更加努力地为金钱而工作,尽管他们早就不需要更多的 钱。总的来说,金钱是现代文明的主要驱动力,这在非人类动物的行为中是没有先例的。金钱奖励也跟其他形式的奖励混合在一起。例如,有些人花钱买身份,有些人靠身份捞钱,而有些人同时做这两件事。

虽然在各种奖励中金钱是最主要的,但它并非是惟一有效的奖励。人们也会为了性、友谊、伴侣、更高的地位和其他非金钱因素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和认知。

二、喜欢/热爱倾向

人类会喜欢/热爱对它们好的人,但是会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同时爱屋及乌,为了爱而扭曲事实。贪官为会送钱来的人冒险犯事,父母会为儿女的犯罪而包庇,恋人会因为爱人死去而不肯承认。

喜欢/热爱倾向也会有好处,那就是榜样的力量,如果喜爱的人做了好事了,那么喜欢他的人也会跟着去做,这就是为什么社会总是在宣扬那些能传递积极态度的人物。

三、讨厌/憎恨倾向

仇恨也是人类的天性,从古至今的战争就是一个例证,因为仇恨,人们会忽视仇恨对象的有点,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及行动,更严重的是为了仇恨而扭曲事实。

人类是聪明的动物,他们会想出一种办法来处理群体之间的仇恨,这种东西就是政治,有句话就这么说「政治是正确地处理仇恨的艺术。」虽然有人极其讨厌政治,认为政治解决不了仇恨问题,但相对于无穷无尽的灾难,政治还是显得有价值一点。

四、避免怀疑倾向

人类的大脑天生就有一种尽快作出决定,以此消除怀疑的倾向。人是一种极其受到经验影响的动物,只要某种情况在他的经历中出现过,他就会很快地做出反应,这种条件反射般的行为帮助人类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事到如今,这种避免思考和怀疑的倾向已不太适合飞速发展的时代,准确地说人类的大脑还停留在千万年的水平,进化赶不上变化。

人越往前走就要越要反思一下以往的行为,这就是时代给予大脑的责任。

五、避免不一致性倾向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这个说法比较拗口,简单地来说,人是群体动物,会在看见别人排队的时候也凑上去排队,看见自己跟别人不同,自己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人类的一致性是从远古时代遗留的深部记忆,远古时代人们要求行动和反应一致才能够捕获猛兽,如果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那么生存就会变得很困难。当时留下来的记忆总是不自觉地引导人去避免怀疑和拒绝改变。

我们遇见过很多人,他们宁愿死守着过去,也不愿意去改变,所以,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有足够的智慧,能够摧毁那些因为拒绝改变倾向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

避免不一致性的坏处是当年轻的学生被灌输了值得怀疑的政治理论,然后这些热诚的年轻人又将这些理念推销给其他人,这样做,学生会将推销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思维习惯,从而受到永久的伤害。

芒格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推销你不会去买的东西。

六、好奇心倾向

好奇心能够让人们在正式教育结束很久之后依然拥有许多乐趣和智慧。

人在幼年时期能够拥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有的人长大之后,这种好奇心会渐渐消失,因为成年人拥有了经验,避免了怀疑,停止了思考,习惯了这个世界。

保持一颗好奇心,向长久有一颗好奇心的人致敬,那是值得我们为自己去做的事情。

七、康德式公平倾向

康德以其「绝对命令」而闻名,所谓绝对命令就是要求人们遵守某种行为方式,如果所有人都遵守这些方式,那么就能够保证社会制度对每个人都是最好的。应该说,在现在社会,每个有文化的人都表现出并期待从别人那里得到康德所定义的这种公平。

对美好的期待永远是一件好事情,而如果将这种期待变成了强制,剥夺了人的自由,即使这个社会得到了了表面的公平,那么这个社会终究会倒塌。

八、羡慕/妒忌倾向

想得到更好的东西是人类的天性,得到了就高兴,得不到就不高兴,这是很正常的,只不过人们在分析原因的时候会比较片面,羡慕是将原因放在自己身上,自己为什么会得不到?妒忌是将原因放在别人身上,别人凭什么就可以得到。


【一期一会】

一个人的内在价值越丰富,那他对外界的需求就越少,也就基本不需要通过他人的认可来确认自己的存在价值。而精神上匮乏的人,往往需要通过他人的肯定或者否定他人来确认自己的存在价值。而且这样的人很容易陷入一种困境――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但我认为,他人评价中的自我,很大程度上来说其实是假的。

————Hespèrion XXI


笨方法实验室: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