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教的一些迷思和解答

2015-05-25 发布

最近去听了一场关于早教的演讲,演讲者是一位明星科学家,如同Tony Yet在《Peter Thiel 香港演讲简记》说的一样:

如果你对演讲者的著作及思路已经比较熟悉的话,演讲精彩的部分其实在于问答环节,那才是你在此时此地最重要的部分。

以下是部分的问题及回答:

Q1:什么孩子适合文理?

1929年,美国跟踪调查一群天才少年,发现他们也存在文理分化,最后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该干嘛去还干嘛去了。

我相信有一套评估类判断孩子的兴趣倾向,0-6岁的评估还不够,还需要对小学和初中进行跟踪。

Q2:如何从心理学预测股市趋势?

在股市,一般人非理性比理性的时间还长。

心理学家可以从微博中找寻到情绪信号的关键词,利用大数据来分析市场动向。

科学是规律,准确的,但经济学却无法找到经济的规律,无法准确地预知未来,是一门极其糟糕的学科。

Q3:如何对左右脑进行开发训练?

对左右脑训练是一个误区,不能将脑简单地分位,早教中的右脑开发只是简单地开发记忆力,主张全脑培养。

不要盲目详细美国的理论和书籍,我对书很挑,很多美国的书单我也看不上。

至于右脑开发理论,是被媒体夸大的东西。

每个人都应该是终身学习者,对信息进行甄别。

Q4:胎教的作用如何?

胎儿7-8月的时候,大脑已经开始执行,会分辨妈妈的声音,此时就想上面所说那样:use it or lose it,可以对大脑进行适当刺激。

这种刺激完全不需要通过机构(早教中心)来实现,自己就可以做到。

市面上过于夸大胎教的作用,例如说莫扎特的音乐……这种作用极小。

Q5:我的早教中心就是基于右脑开发理论的?如你以上所说,还有其他好理论体系指导吗?

一项事业必须要有好的理论指导,如果理论都不靠谱,那么这项事业就难以有所成就。

七田真和格林.杜曼的理论是基于非认知科学的实践理论,需要找靠谱的科学合作才可以。

Q6:有人说早教是一种过早开发,会对儿童智力造成损伤违背自然发展原则?

开发大脑这个词是不对的,开发用在大脑上是有问题的,另外,释放潜能也是不对的,只能说是刺激大脑反应。

刺激这个词翻译的不对,刺激在英文中是Stimulus,是一种输入。

例如说用卡片讲故事就是一种刺激,并不是开发,也不是释放。

人脑到26岁才长成饱满,放在早教中心的坏影响是不良性格和习惯的形成,而不是大脑开发的问题。

Q7:你是赞成孩子扬长还是补短?

我是赞成扬长的。

Q8:听说德国不准进行早教?

无此说法,德国不允许的是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填鸭式的强制式的儿童教育。

Q9:孩子十几岁注意力不够,老是喜欢打游戏,要玩什么游戏能让孩子变得更好?

你要问的应该是如何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吧?将学习和孩子的人生连接起来,将游戏变成对学习的奖励。

我是自控力很好的人,我曾经用游戏来做论文课题。

不存在让十几岁孩子变得更好的游戏,本质上,游戏都要研究如何让人上瘾的。

Q10:我的孩子是学霸,跟我说担心考不好,心理压力大,怎么办?

要将孩子的个人表现和外在评价区分,孩子优秀的原因在哪里?问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如果学习对于她本来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就让顺其自然地发生的事情好了,如果她学习是为了家长开心,父母开心那就要对其进行疏导。

我学习的原因就是喜欢将事情看得更加通透些,那让我很快乐。

感想

这次讲座也能给了我另外一些感受:

其实科学家上电视节目是挺尴尬的,他不得不面对很多谬误,但又不得不忍受着不去纠正他,因为纠正它的成本可能会被忍受它的成本更大,面对这种成本,科学家宁愿清者自清,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出更多的成果。至于科普,就留给那些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们去做吧。

科学家喜欢用文本来解释行动,任何科学家们都应该有自己文本理论用于指导自己的行为,无论这套文本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选择文本只有一个原则:准确,所以,在选择文本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鉴别文本,要鉴别文本,第一件事就要养成科学的态度,用追求事物清澈透明的态度去挖掘事物的真理。这样,构建自己文本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

任何一场演讲,能听得懂及应用的人可能不会超过20%,会提问的人也不会超过20%,他们在提问之前甚至不用自己的手机先搜索一下,一大段问题描述,只有一两句是在实际提问,更令人发指的,明明是在提问,居然在抖小机灵和卖广告,这种现象无法根除,就像很多人会在朋友圈中的广告再卖广告一样,你不手贱去碰,它也不会骚扰到你。


【一期一会】

我想写的就写得稍微像人写的一样。


笨方法实验室: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