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追忆|极简写作训练日志(2)

2015-07-03 发布

马特焕新进行到第四天,@oliverding建议尝试一下他最新发明的【隔日追忆】,适当提高一点难度,当天看论文时不要写任何摘要,隔日转发微博时,凭空回忆和思考。于是,在马特焕新行动中,我增加了一项【隔日追忆】,用来回忆前一天的论文。

同时,本期会增加【文章推荐】环节,这些文章是我在练习写作期间阅读的链接,作为「极简写作训练日志」的补增,自此,「极简写作训练日志」分为三个部分:

大家可以在微博上跟踪最新进度。公众号充当定期汇总的作用。

马特焕新

#马特焕新# 30天每天读一篇论文。Day4:《一种新的学习隐喻:拓展性学习的研究——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视角》,传统的学习有两种:一种认为知识是流动的,从一个人流向另一个人,是获得的过程;另一种则是认为知识可以相互提高,通过共同实践来获得,这篇论文提出了第三种学习:拓展性学习,通过共同探索新领域超越自身来获得获得新知。

隔日追忆

#隔日追忆#Day1:《写作是为了独立——哈金访谈录》,学习写作要从起点开始,不要从终点开始,你要学习某个师傅,就要从师傅的师傅开始学,这样你才能超越师傅。

#隔日追忆#Day2:《有关幽默感的心理学理论与研究》,幽默感来自三个理论,第一是失谐解困理论,通过矛盾的合理解释来引发笑话;第二是优势理论,通过高低对比(嘲笑)来获得心理满足;第三是压力释放,有一句话说幽默是智力的盈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隔日追忆#Day3:《容器图式和容器隐喻》,人类天生喜欢用容器图式和容器隐喻来说明事情,包括视野、时间、心情、参与活动等,用容器隐喻能将抽象的事情具体化,更容易理解。

#隔日追忆#Day4:《修辞学的第三视点——论佐藤信夫的“修辞感觉”》,这篇论文算是《修辞感觉》预览或读后感,从中可以知道修辞的简单历史,以及佐藤信夫对修辞学的贡献——用感觉将七种修辞手法给串联起来。

推荐文章

#写作训练日志#推荐《写作之弧 ——读Steven Pinker的The Sense of Style》(1)好文章像好设计,处处经过精心设计。(2)好文章就像与读者谈话,带他去看一场心智秀。(3)好文章需要把模块思维重新分解,回到获取知识的最初阶段。(4)好文章的写作顺序一定是先话题、再评论;先已知、后新知。(5)好文章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画出草图、注意细节、维持和谐和平衡的结果。

#极简写作训练日志#推荐@王烁 为《机器人的叛乱》写的序,一篇能简洁地说明人、基因和模因三者关系的文章,人是基因和模因的机器人,人若要超越刍狗的命运,只能时刻警醒,检测寄生于己基因和模因。

心智文章推荐

《拖延症患者和意志薄弱分子如何自救?》,大脑喜欢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工作,不愿意耗费能量去思考,这是“习惯”形成的基础。老习惯不会自己消失。打破老习惯的回路,需要用新回路去替代它。改掉坏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一个新习惯。

《当哥伦布遇到吕不韦》,王文勇举了哥伦布和吕不韦的例子来说明风险投资中识人很重要,投资其实是在投人。有犀利的眼光才适合做个合格的投资人。文章通畅易读,道理明白。

《孩子是父母弓上射出的箭》,我以为这篇文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育儿文章,所有的妈妈都应该看看。小朋友争相把沙子往嘴里塞。英国妈妈说,让他们往嘴里吃一次,下回就知道不好吃,会改掉。孩子上蒙台梭利幼儿园,那里所有餐具是瓷器而非塑料。老师说打碎一次,就能从后果中学习小心。教育如治水,不可堵,只可疏。

【一期一会】

阅读重要的道理不难理解,个人的经验至关重要,但个体接触的人和事范围有限。阅读,为我们同人类心智史上最聪明的头脑,提供了对话的机会。我们大多数人是凡夫俗子,胸襟、眼界、和价值观基本是被周围的环境塑造,而环境不理想时,读好书,是少有的逃生通道之一。

——王烁《孩子是父母弓上射出的箭》



笨方法实验室: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