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30天阅读论文的过程

2016-03-31 发布

Day1:《写作是为了独立——哈金访谈录》,学写作要首先从源头开始,从大师的大师出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起点高,终点也就高。PS.感觉好作家都很喜欢博纳科夫。@阳志平1949 @OliverDing

Day2:《有关幽默感的心理学理论与研究》,幽默感三大理论:(1)失谐理论,幽默产生于期待的落空和意外的落实的猝然遇合;(2)优势理论,幽默来自从掌握和自我强化而来 的愉悦;(3)释放理论, 幽默来自满足人类内在冲动与欲望。

Day3:《容器图式和容器隐喻》,人类喜欢用空间来思考时间的源头在于容器图式和容器隐喻,通过这两者,人们可以把许多抽象的、杂乱无章的语言现象联系起来,形成有规律的、系统的结构。例如1)视野2)事件3)社会群体4)状态5)心智6)时间7)困难

Day4:《修辞学的第三视点——论佐藤信夫的“修辞感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修辞已融进生活,人们往往难以挖掘总结,就像鱼最后才发现水。修辞学中大有学问,有必要将语言中修辞独立研究。修辞不是单纯的技巧,⋯⋯文章修辞的创造,就是新的思维方式的创造。

尝试一下我最新发明的【隔日追忆】,践行 #马特焕新# 30天每天读一篇论文时,适当提高一点难度,当天看论文时不要写任何摘要,隔日转发微博时,凭空回忆和思考。

Day4:《一种新的学习隐喻:拓展性学习的研究——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视角》,传统的学习有两种:一种认为知识是流动的,从一个人流向另一个人,是获得的过程;另一种则是认为知识可以相互提高,通过共同实践来获得。

马特焕新进行到第四天,@OliverDing 建议尝试一下他最新发明的【隔日追忆】,适当提高一点难度,当天看论文时不要写任何摘要,隔日转发微博时,凭空回忆和思考。[《隔日追忆 极简写作训练日志(2)》](http://t.cn/RLzGlUy)

Day6:《修辞的目的和修辞的核心原则》如果说文章是一个产品,那么修辞就是人与文章的交互,要将产品(文章)的体验做好,就要从修辞上下功夫:准确表达、优化层次和提高美感。

Day5:Day6:《修辞的目的和修辞的核心原则》,今天的写作课刚好讲《修辞感觉》这本书,修辞的目的不是为了社交,修辞就是修辞,并没有太多的目的,学习了修辞能让人的生活更加美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有趣,仅此而已。

Day7:《试论张爱玲小说的绘画效果》,原来张爱玲有绘画的底子,怪不到眼光如此锐利,如流水附石,写出来的风景大红大紫,色彩斑斓,颜色的运用炉火纯青。不得不说,作为没有学过认知科学的作家来讲,这程度已经算是极其厉害。

Day8:《从文本语言看张爱玲的艺术感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这篇论文可真是一篇宝贝,完全解开了写作课中「提高远距联想需以感觉为依据」的疑惑,「以感觉为依据」可理解为文中的直觉观照、通感和幻觉艺术。文中实例丰富,实在可作为第二讲的增补。

Day9《心智怎样计算隐喻》第九天,马特焕新进入疲惫期,这可能是个别情况,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开始的路最难走。最近事情压堆,夜深人静看看论文反而成了最消遣的事情,换做以前,那可真是奇怪的事情。

Day10《陌生人社会志愿行动的价值基础》这篇论文让我提出一个问题:一个人去扫公园扫马路或者一人去维护网络社区?维护实体空间还是维护虚拟空间?你觉得那个行动的公益程度更高?那个行动更值得去做?你在陌生人社会中选择志愿行动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Day11《重建“心智-世界”之边界》我们一般认为心智是纯个人的,即心智这种东西是无法复制和传递给其他人的。1998年的《延展心智》论文认为心智可以不局限于颅骨体肤之下,延展到外部载体之中,这篇论文根据《延展心智》的逻辑进行一一反驳

Day12《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12个问题及其他》我们对大脑的运行方式了解得越多,就就会迫使我们改变原有的描述心智的问题的日常词汇,例如说《机器人叛乱》中所说的「理性」跟平时我们日常所说的「理性和感性」就和不一样,要更简单地解释就要知道得更多。

Day13《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后喻文化——M·米德《文化和宗奉》述评》文化传递的三个时代就像是自己成长的三个时期,童年听从父辈的训导,少年开始有自己思想,青年为父母提供建议。人用成长来推动时代,在历史留下了明显的三个文化继承分层。

今天起,每天阅读一篇论文升级为每天阅读三篇论文,#隔日追忆#也同步升级。

今天没有时间选论文,直接跟读@oliverding 的【品牌社群】三篇论文,读完后深感其选文质量之高。

Day14【品牌社群】的三篇论文:《品牌社群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述评》 《品牌社群的组织界定与形成机理研究》《线上线下参与对品牌社群满意的影响研究》 似乎难度又升级了,一天读三篇?

Day14 【品牌社群】的三篇论文:《品牌社群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述评》《品牌社群的组织界定与形成机理研究》 《线上线下参与对品牌社群满意的影响研究》

Day14 第一篇:《品牌社群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述评》这篇论文出现得刚刚好,解决了我眼前对社群建设的迷思。诚然,一手的论文远比朋友圈的口水文全面且有用,纵观全文,品牌社群的发展路线和规划已在眼前。踩在前路人的肩膀前进,还是踩在学步人脚印挣扎?不用想了吧

Day14 第二篇:《品牌社群的组织界定与形成机理研究》这篇论文也相当好看,几乎将社群来龙去脉讲的一清二楚,这篇论文细看上几遍,自己去运营一个社群,或者去给社群运营者们上个课,完全没有问题。

 Day14 第二篇: 《线上线下参与对品牌社群满意的影响研究》这篇论文可辅助前两篇,教会社群运营者如何让成员满意,做成一个好社群。

马特焕新进行半个月,难度跳升了三倍,未曾预料过会如此,但效果很好,持续下去的效果会更好。《马特焕新升级

好论文读一遍还不够,打算在马特焕新一周期结束之后,将加精的文章重读一篇。

Day14第一篇《麦克卢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纪念麦克卢汉百年诞辰》这一篇主要是看麦克卢汉有多牛逼,看完这篇论文我还专门去找了《与女儿谈麦克卢汉》和魏武挥《媒介环境学》的笔记看,浏览一遍后觉得还是自己找好论文看好一点。

Day14第二篇《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认识论原理》「媒介即讯息」这句话很难传播,为人了解,实在是专业领域的黑色,新提出的时候总要解释一番,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翻译成「媒介即工具传播」,媒体的内容并不重要,媒体其工具传播性才更加重要。

Day14第三篇 《从媒介环境学看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文中的案例虽然过时了,但是其中的理论依据还没有过时,将案例换一换仍可用于现在的新媒介。

Day15第一篇《创建品牌社群的四要素——以哈雷车主俱乐部为例》用一种退伍的交通工具塑造成一种生活回忆或新鲜的生活体验,这是哈雷的独特之处,这也是品牌社群的一个典型。

Day15第二篇《创造品牌忠诚的新思路》那个时候新思路已经变成了旧思路,不过到现在,还有人不懂:精准吸收小众人群;推出系列更符合消费者的价值的产品;建立品牌社群。

Day15第三篇《品牌社群形成机理模型初探》知道社群怎么形成,自然可以对症下药。

Day16第一篇《在线品牌社群成员关系如何促进品牌忠诚——基于强弱连带整合的视角》虚拟社群最重要的是信息价值和社交价值,应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品牌社群管理制度和营销策略,以提高社群意识和忠诚度,保持紧密联系并适当激励,发挥核心人物的作用。

Day16第二篇《虚拟品牌社群的价值维度对成员社群意识、忠诚度及行为倾向的影响》持续性是指别家没有,才愿意留下来;情感性是指成员高度认同社群价值观;规范性是指成员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社群的发展。

Day16第三篇《内外倾人格特质如何影响在线品牌社群中的知识分享行为》主要证明了外倾人格对社群中的咨询及情感中心的作用,没有对内向人格进行太多的研究,而事实上,我现在参加的开智社群恰好是内向者创办的,这样看,开智社群确实是一个特例。

Day17(1)《基于“课程产品观”的高职课改组织模型》(2)《基于工作属性的产品经理职业生涯研究》(3)《中国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模式研究(三)——以海尔产品经理为案例》

Day19《高效学习:学习策略的生成和掌握》肯学就是元认知觉醒的起始。 《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之辨析》元认知的解读在此。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自主学习实在太重要的。

Day20《移动学习带来学习方式的革新》《网络课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策略》《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习者学习自主性》

Day21《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学习中学习小组构成及功能探讨》《远程学习者学习困难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分析》

昨天网络不便,马特焕新暂停一日,改成阅读《翻译乃大道》,将这本书的最终一章给看完了。虽未开始翻译训练,但这本书说到西化文体的改良建议十分受用,以至于自己写完一篇文章之后还会故意地返看,检查有无字词可删,有无滥用「地」,有无使用「性度力」……

Day23《元认知与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针对阅读活动的元认知研究》

昨天搬家整理东西,马特焕新暂停一日,今天估计也得继续暂停,明天恢复正常。

30天每天读三篇论文由于换工作,进行到23天暂时关闭,寻找合适时机再重启,今天开启新一轮的马特焕新:30天每天手写一封信。

DAY21:这三篇论文都是覃可霖的论文:《论写作思维与心理学的关系(1)》、《论写作思维学与逻辑学的关系(2)》和《试论写作思维学的学科特征(3)》分别将论写作思维学分别与学科特征、逻辑学和心理学关系进行研究。

DAY23:《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从“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谈起》《陆九渊“六经注我”的生命实践诠释学》《“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DAY25 《隐喻建构主体自洽原则的思考》《论隐喻构建的主体自洽》《话语的梳理与自洽》

其实昨天这三篇的主题是「自洽」,无心插柳柳成荫,倒发现了一篇好东西,这篇东西跟写作的空间隐喻相关性很大,完全可以作为认知写作的大wiki,这一轮马特焕新给我带来的惊奇发现还是相当的多。

DAY26 《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元认知:理论质疑与界说》《元认知调节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众多的关于预感的概念中,我比较倾向于这一个:预感是对遵循或背离某一语言既定用法的敏感性,是对语言上有效性或合适性的感觉,是与某种经历、知识产生非因果关系,但这种非因果关系却很大程度上或概率上导出一种正确的结论,好似存在一种因果关系一样。

好了,以上就是我 30 天阅读论文的过程及体验,过几天我会继续分享如何阅读一手信息的经验,希望对各位有用。

祝开心

陈素封 谨上


六经注我

如上的「六经注我」的尾注标题就是我从《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从“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谈起》这篇论文发现的,如果你想知道「六经注我」的意思,以及我为什么喜欢它,你可以读一读这篇论文。


笨方法实验室: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