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创作法之梅棹忠夫

2017-08-09 发布

马丁 · 布伯( Martin Buber )说:所有事物都在相遇。你与我会相遇,你与创意会相遇,你与命运会相遇,你与创作者会相遇。只要你足够诚实,所有秘密都会显现出来。

读梅棹忠夫的《智识生产的技术》,惊喜发现创作者使用卡片的方法竟会如此相似,就像他们在不同时空相遇过一样,例如梅棹忠夫使用卡片写作的小札法与纳博科夫的《卡片写作法》几乎一致。唯一的不同是,纳博科夫是像天才一样使用卡片,梅棹忠夫是学习像天才一样使用卡片。

写作并不限于天赋,它并不是天才的特权。梅棹忠夫认为,用卡片来写文章,就像庖丁解牛般分解出写文章的步骤,再如堆砌积木般按逻辑组合,写作就可变成技术,即使是技术,就可以习得,掌握方法,辅助练习,人人都可写出一手好文章。

准备卡片

卡片创作该使用什么的格式?梅棹忠夫推荐使用 B8 ( 5.4×9.1 厘米)格式的卡片,而不是他常用的 B6 格式卡片,B6 格式卡片可记录大段文字,适合学术研究,但不适合快速写作,所以他更推荐 B8 格式的卡片,小型卡片适合写关键词句,更有利快速组合卡片成文。但个人认为 B8 这种格式并不常见,需要专门制作或购买,不符合最省力原则,更推荐纳博科夫使用的索引卡( 3×5 英寸)。

快速写卡

将与主题有关的所有字、词、句都用卡片写下来。注意一卡一事,即一张卡片仅容纳一个最小单位想法,想到什么就是什么,不管先后顺序,全部都先写下来。如果想法不清晰,需要在卡片库或者网络引擎中搜索,请不要马上行动,而是先在卡片标注。当你觉得所有想法都已经爆发出来,就把所有卡片放在干净宽大的桌子铺开等待组合

组合卡片

组合卡片的巧妙在于,它能够催化、激发你的创造思维。当你两眼凝望那些零零碎碎的卡片素材,翻来覆去进行各种的排列组合之时,始料未及的新关系就会蓦然呈现在你面前。

过程中,如果你发现与主题不合的卡片,可以大胆砍去,如果发现卡片组合逻辑出现问题,也可以即时增补卡片。这样一番调整增删之后,你会看到一堆完成度 20% 的卡片,但实际上它已经是一篇完成度 80% 的文章了。

润色成文

根据卡片的标记提示补充内容。增补内容可能包括:需查证搜索的资料、增加说服力的证据、有文采的名言诗句、可承前启后的连接句子等等。待文章写完,使用过的卡片就已经完成使命,可以扔掉了(个人喜欢还留着)。

小提醒:写完卡片后一定要趁热打铁马上润色成文,不要有「既然已完成 80% 就再放几天再继续写」的心态,因为快速写卡调用的是短期记忆,卡片上留存的仅仅是短期可辨认的符号和只言片语,过几天你就忘记了,更重要的是,刚刚写完卡片的大脑刚好热身完毕,适合进入创作状态,骤然停止冷却,没有创作热情,这篇文章或许就再也写不成了。

卡片组合润色完毕,一篇文章就写完了。

小结

天才视写作为本能,可能不需要卡片,但天才有限,人们仍需阅读,人们仍需创造,写作必须成为技能。卡片让写作的能力回归每个人身上,这是技术,也是使命。

ChangeLog


笨方法实验室: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