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洋务运动」会失败?毛泽东「土地改革」会成功?

2019-06-02 发布

历史长河,错综复杂,普通人常不能把握一二,不知其主流奔向,大宜忽略细枝末节,跟随主流,理解其中走向。

《中国大历史》指出:中国的专制政府往往不出于专制者的选择。中国的悲剧乃是其在地方组织及技术上的设备尚未具有规模之际,先已有大帝国之统一,因之上下之间当中缺乏一段有效的中间阶层,全靠专制君主以他们人身上的机断弥补。

于此,王仁宇将中国比喻为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心面包」,上面一块长面包称为官僚阶级,下面一块长面包称为农民。

这个比喻在此书用来论述清朝「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毛泽东「土地改革」的成功,甚为精彩。

清朝「洋务运动」是恐惧力量丧失的被动产物。

清朝的面包,上下混同一致,缺乏个别色彩。当中的事物,其为文化精华或者施政方针或者科举制度的要点,无非都是一种人身上的道德标准,以符合农村里以亿万计之的小自耕农的简单一致。

上端成了一种专制魔王,既愚昧无知,又缺乏自信,下端则成了无法管制的暴民。很显然,如此组织结构不能仅凭自由解放和纸面上的改革即度过新世纪之难关。

清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失败,源自他的组织特点,他不可能效法西欧的民族国家。西方民间的自由源自于封建体制里额外颁发的城市特权。可是市民阶级的资产力量,仍无从构成社会的大改造,只有国际贸易增多,在全国经济里的比重升高,商业财富的力量伸展到农业财富里去,牵动了全局,才构成实力,如此才可以改造社会。

中国缺乏结构上的实力足以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她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一个现代国家,其社会由货币管制。内中分工合作情形,物品和服务工作彼此交换,与其因此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全有法律明文规定。一个多元的社会成为可能,是因为它所需的数目字以公平观念为准则,能使其公民做以前不能做的事。

而毛泽东「土地改革」是为聚合阶层力量的主动作为。

「土地改革」得益于五四运动的启发。五四运动策划了上面这块长面包,昔日文士官僚今日已醒觉为革命的主使人。逻辑里下面这块长面包,亦即为数亿万无从区划的农民,则构成革命之动力。

可是在当时,前者的自觉与后者之解放尚不是这群众运动之终点。

30年或40年前无人曾预料中国之土地革命将造成一种新的低层机构,它的用处在使中国能在数目字上管理。当时对共产主义有极端信仰之人士亦不过含糊提及要在农村「将生产力解放」。其他人即以为经济上的平等本身即是目的……这也不是说毛泽东在历史上的成就应当小视。

40或50年前极少人能有长远的眼光看透中国的前途将从一只潜水艇夹肉面包的结构上改造着手……与农民为伍,不无人道主义的吸引力,要假他们之手改造中国的命运,听来则不免荒唐……一方面出于机巧的计略,一方面也靠好运高照。这些条件汇集,才有人民解放军的成功。

中共统治之下极少有大城市。都市文化故意不要。大部队只用无线电联络。在战场上军事人员和政工人员暨经理人员一般灵活互相调用。在双方互予彼此极大之损害后,这农民军的乡村性格使它元气容易恢复,为国民党军队所不及。

这样一来,中共与毛泽东替中国创造了一个新的低层机构。重分土地之后,不仅使以后组织农民合作社和公社相当容易,同时毛和中共也构成了一种发号施令之体制,由以万计的村民大会一直向上结合而成。它们又有农民协会和贫农团体支持。某些单位等于选区。有了这样的力量摆在他们后边,中共从此对付国民党的军队已无实质上的困难。

以这样的眼光看来,中国的当代史可以简明的条例:国民党和蒋介石制造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中共与毛泽东创造了一个新的低层机构,并将之突出于蒋之高层机构之前。现今领导人物继承者的任务则是在上下之间敷设法制性的联系,使整个系统发挥功效。


笨方法实验室: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