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的基本:相信一切将会改变

2021-10-21 发布

一组壁纸

一直在用 bing wallpaper,每日自动换壁纸,直到换了 4K 双屏(一横一竖),发现 bing wallpaper 并不能自行适配竖屏的壁纸,画面切割难看,便开始构思自行做些壁纸。

自己比较懒,本来想直接上个纯色,一劳永逸,没想到后来客厅的相框给了我灵感。

客厅有两个 A4 规格的相框,本意是想替换画像方便,以想挂些什么内容直接打,原本是挂 Gould, John 的花鸟图,古色古香,但挂上一阵子发现颜色略显沉闷,便寻思替换些更有意思且小众的图案。

想了近一个月无果,某天看到网上有人又在谈《全球概览》,一拍大腿,对哦,可以搞个《全球概览》1968年第一期的经典封面:一个蓝色地球。

马上在网上搜索全球概览的第一期封面,找来找去,没有找到重制高清适合做壁纸的图片,就直接去《全球概览》的纪念网站找了一张蓝色地球的高清图

找了个在线制作壁纸网站,做了 4 张适合 4K 的高清壁纸,实际效果看起来还不错,干脆把手机壁纸也一概换了。

地球概览壁纸-横1.png

需要的可以添加我的微信,备注壁纸,我分享给你。

一个答案

假如有人来到我家,该如何一句话解释《全球概览》?

创始人 Stewart Brand 的答案是目的是提供教育和「获得工具」,这样读者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灵感,塑造自己的环境,并与任何感兴趣的人分享他的冒险经历。」

「我们就是上帝,我们也许能做好这个角色。到目前为止,遥不可及的权力系统(例如政府、大型企业、教育体系和教堂)造成的问题基本把它们的益处抵消掉了。与此困境及其收益相对应的是,一种属于个人的、私人的力量正在崛起——一种个体实现自我教育、获得启迪、塑造属于自己的环境,并将他的冒险经历与有兴趣者分享的力量。《全球目录》愿寻找并推广能促进此进程的工具。」

乔布斯的答案是这样的:

当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本叫做《全球概览》振聋发聩的杂志,它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之一。…有点像用软皮包装的Google, 在Google出现三十五年之前:这是理想主义的,其中有许多灵巧的工具和伟大的想法。

李如一的答案是:

《Whole Earth Catalog》是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互联网。

而我的解释是:

《全球概览》是一份杂志,内容是一份无限的自我教育与工具清单,为人类塑造一种探索与创造的可能。

一个地球

为什么第一期《全球概览》封面是一个地球?

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因为书名《全球概览》(The Whole Earth Catalog)本身就有地球这个单词,你可以在这个相册发现,这个地球曾多次出现在杂志封面。1971年6月最后一期,同样是一个地球。

另一个原因就是《全球概览》本身就是一份目录清单,能把地球上所有物件一览而尽的,显然也只有地球本身。

创始人 Stewart Brand 认为,这个图像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象征,唤起人们的命运感和适应策略。

大约是1966年3月的一个午后,我滴了点LSD,爬上屋顶,蜷在一张毯子里颤抖着,大概在看些什么、想些什么……接着,我注视着那些建筑、眺望着旧金山、思考着巴克敏斯特·富勒的观点:人类之所以觉得地球上的资源用之不竭是因为他们认为地球是平的。我用了200微克的剂量,从300英尺的高空注视着旧金山城,想着,从这儿我能看到地球是弧形的。我意识到,站得越高,就越能发现地球是圆的。

那个时候,尽管我们的空间项目已经进行了大概十年,但并没有公开过整个地球的照片。所以我开始想,怎样在迷幻之旅音乐节中策划活动,才能拿到这些照片?我一直相信,一旦拥有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一切将会改变。

是的,一切的改变,都可能从一切的不变开始。

无独有偶,微信的开机画面万年不变,背景也是一个地球。

一份无限清单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全球概览》,于我而言,就是贝塔斯曼的会员书目通讯。

初中的我,尤其爱好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从第一页开始看,每一页都从头看到尾。甚至觉得某些书名起得特别好,自己也在笔记本空白处写下一样的标题,想为这个书名自己也写一篇同样的文章。

可惜,这件事我没做到,古巨基的《星战》做到了,一张专辑全是经典歌曲的歌名,内容全新填词编曲。

现在,我也经常刷豆瓣读书首页的图书咨询,也保持订阅读墨的书目推荐邮件,除了,更喜欢的是想看到作者用一本书的篇幅来解读现实困境的耐心与专业。

是的,我现在写这份 newsletter,也只是想做一份无限清单,一个拙劣的《全球概览》模仿者而已。

P.S.

家里的另一个相框,我想放置张爱玲的这张快递单。就像李如一说的那样,它会提醒我:当你认为个人层面的反抗无意义时,这份快递单就是灯塔。


笨方法实验室: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