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基本04:为什么我想学木工?

2022-09-11 发布

这几天,我一直在看一个 B 站 UP 主的视频,这个 UP 主叫做芬芬佐,她的全部视频只有 24 个,视频制作相当朴素,没有夸张的封面,没有详细的讲解,几乎所有视频都只是她一个人制作板式家具的快进,最长的视频只有 18 分钟,最短的只有两三分钟。

就是一串一个人安静地做木工的视频,忽然让我萌生一个想法,既然一个女生都可以做木工,为什么我不可以?为什么我不去试试学做木工?

当然,这不是我想学木工的唯一理由。

为什么我想学木工,尤其是板式家具?

这是我开始学习装修的 1000+ 天的想法总和驱使,原因大致有四:1)家的理念;2)板柜的价格;2)创造的乐趣;

1)家的理念

接触装修以来,看过几十套新家,每每进入到一个新家,都会感觉到他们的装修理念都是奔着「开始即完美」的目标去的,试图想在一开始就想要在每个细节想好实现好,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但这个愿望真的能实现吗?答案是明显不能。

我总会听见业主说,这次这个地方做得不是很好还是算了吧,或者是,本来我想这样做的但是已经做成这样了改起来很麻烦以后用用就习惯了吧。

这种矛盾往往体现在全屋定制的板式家具上,明明榻榻米都不好用,但拆卸重装的成本实在太大,往往只能将就用,一将就就是几十年。入门玄关酒柜的使用率明明就不高,还挡住了全屋光线,但还是不敢去拆,能用就用,占着地方还阻挡了动线。

就在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做全屋定制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席齐洪海的《家设计指南》

他让我认识到,家的设计就是一场与生活的切磋,家居设计不可能在一开始设计得完美,也不可能在以后一成不变,设计的实现不是在竣工的那一刻,而是在设计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

我能在一个家的初始设计完成之后,继续参与这场设计,能随着家庭生活方式与生活需求的改变,才是好的设计。

总而言之,舒适的家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而不是削足适履,不要让进步的人去使用落后的设计,甚至说给自己营造更好的环境去改变人本身。

我将齐洪海的演讲反复看了好几遍,做了不少笔记,因为我在他家中看到大量以人为本的设计,尤其是板式家具。

当时我就对他家中那种不用封边且能独立组合的柜子产生了极大了兴趣,起初我以为是欧松板,但偶然在小红书重复看见才发现,这种板其实是桦木多层板。

我也想制作这种柜子,大量搜索「桦木多层板」的相关信息,于是UP 主芬芬佐的视频就这样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一个接一个看她的视频,也不放过视频下的每一条评论。就这样,我的木工知识从无到有,让我觉得自学做板式家具存在相当可能。

2)板柜的价格

如果你的去做全屋定制,你肯定想到的是做加法,想着一次彻底做,懒得以后再加麻烦。

商家也是这样想的,在你进店的那一刻,你会被精致柜体包围,让你萌生这也想做那也想做的想法,你的欲望不断增加,同时商家也会怂恿你不断增加需求增加预算,导致全屋定制预算成为装修大头。

我一开始以为柜体是按「板材面积+人工」计算的,但实际上商家在计算柜体价格的时候,也会采取一种简单粗暴方式,即按「投影面积」来计费,一平方从 700 元到 1200 元不等,而且这种方式会限定合金数量和抽屉数量,超出就要加钱。

这种计算方式,如果用来做衣柜还相当合理,但作为逯薇粉丝的我,如果说想要做大量的厨房或门后薄柜,那性价比就相当低。

如果我学会制作板式家具,我就不必采用全屋定制常用的颗粒板,也不用关心它的封边技术是否先进,板材封闭是否严实,售后是否可靠。

我可以用全屋定制的预算,买上最好的桦木板材,购置基本的木工工具,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制作柜子,我也不赶时间,前期可能先买些差的板子练手,即使练坏了也不要紧,先用着,毕竟板材可再买,工具也还在,一切都重新再来。

3)创造的乐趣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爱修理爱制作的家庭中,我爸小时候穷被迫学会了不少谋生技能,我从小耳濡目染,就知道怎么给自行车补胎,制作长条凳子,制作货架,制作鸡笼子……

后来,我学会组装电脑、组装 NAS、给 iPhone 换屏幕换电池换铝壳,拆修风扇、安装挂壁电视、给桌子换升降桌腿……

科技在进步,木工这项千百年就传承下来的技艺在演变,从制作工具到最终产品,我相信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以往的木工技艺传承靠面对面的学徒生涯传承,但现在有了 B 站,有了 YouTube,一切过去需要用大量时间才能换来技能知识点都可以从互联网轻易获取,继续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未知的好奇,学会一门技艺应该是难事。

而且相比其他爱好,木工这个爱好,成就很容易满足,一旦熟悉工具与基本的方法论之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需求都可以轻易满足实现,而不是只能干瞪眼而无可奈何。

这一门技能,这会给心灵带来更多自由而不是桎梏,这大概就是属于创造者的乐趣吧。


笨方法实验室: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