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3步创建「源涌流」卡片系统?

2025-11-12 发布

简单说,就三件事:

源: 回答3个问题,让信息与你产生关系。

涌: 注入个人思考,让卡片产生价值。

流: 预设未来复用,让卡片拥有生命力。

详细步骤与「日课一卡」示例

  1. 「源」 (Source):自我出发,启动觉察

以「我」为起点,用「灵魂三问」(为何如此?我怎么看?我想怎样?),把一个外部信息,变成一个你自己的「最小课题」。

示例 >

[觉察]: 为何如此?我需要每天思考,后来发现,用写卡片来思考,思考会变得无比轻盈。但总想写一张「完美」的卡片,就会卡住。

[提问]: 我怎么看?我想怎样?既然「完美」是阻力,那我能把目标降到多低来确保「完成」?如果我只要求自己写50个字呢?

  1. 「涌」 (Surge):注入思考,创造价值

承接「源」的提问,深入内部思考,写下你的反思、分析、联想、推演和建模,得出初步行动解决方法。

示例 >

[思考]: 每天写50字的行动,小到不会失败,小到不会因为特殊情况就被你轻易放弃,小到只需要非常少的实际努力就可以完成。

[创造]: 为「每天写50字」的行动制定规则:只追求完成动作,不追求质量。评估标准只有「已完成」和「未完成」。

  1. 「流」 (Flow):实践迭代,复用未来

将思考付诸行动,刻意练习,实践验证,预设未来用途,创作可复用的卡片。

示例 >

[实践]: 执行「每天写50字」,并记录执行的疑难点和解决方法细节。

[复用]: 这个方法对我有效!验证了「完成的喜悦远大于对不完美的焦虑,有助于更多卡片创作新手起步,于是整理成为《日课一卡练习册》,成为可复用、可流通的「源」。


笨方法实验室: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