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童》怎么办一份报纸?

发布

*我常思考这 6 个问题。**

1

什么是好内容?

多年前,我将好内容定义为「可流传十年的文字」。

执行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问题:如何衡量「可流传」?如何衡量「十年」?

嗯,这个定义太模糊,太虚幻了。

现在,我将好文字定义为「读者打印在纸上阅读的文字」。

即,读者看过你的文字之后,仍愿意将你的文字主动打印出细细阅读。

我现在还看到不少人将张小龙、张一鸣、王兴的微博饭否打印出来。想想多年之前,我也将柴静的博客文章都打印出来一一阅读。

当时我愿意打印这些文字的原因是

一,我已经全部看完,并且想持续看,作者的更新,我并没有追着看,而是定期一口气看完

二,文字内容尚未过时,对如今的我有启发。即使已经过时,仍可以在里面发现作者人格思想的闪光。

三,文字有主题有序列,可一步一步看到作者对某个领域的深入探索思考。内容第二,方法第一。

四,遇见这个作者与文字,感觉很幸运。

以上这些原因,也正是现在驱动我持续写作的原力。

2

什么是好内容?

我经常读报,我有 6 个资料夹来收集剪报,这种古老的资料保藏方式依然给我的卡片创作不少的启发。

我读《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秋光》、《老人报》……,每周定期收到报纸,是我精神生活愉悦来源之一。

为什么读报?我曾经对比过,同一件事情,CCTV、新华社公众号、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分别怎样报道,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纸媒的内容细节比非纸媒有趣丰富得多。

这种与互联网刻意保持距离的做法,让我得以用「新奇与远离」的视野与信息来持续激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感受不同媒介的信息侧重点。也让我得以观察一群最聪明的人在做什么,然后去思考去做一些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去想去做的事情。

我常想,既然报纸让我获益良多,我是否也可以让自己「尚未被印在纸上」的文字变成一份报纸?

互联网的普及,读报的人似乎在变少,但似乎又没有变少,总有人像我一样,从不读报变成主动付费订阅报纸,行动只差一个恰到好处的感性触动。

此时,「小报童」出现了。

3

什么是好内容?

「小报童」,名称采用投递员这种古典名称,内容呈现与报纸排版风格相似,让我重新燃起办一份「报纸」的欲望。

我爱看各种报刊的发刊词,尤其是 49 年前的,以为其中充满现实的关切与希望,是「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贯彻执行,彼时的报刊,不如现在互联网媒体的逐利虚妄,而有一种真实豁达的责任感。

《申报》: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

《时务报》:是故任事者无阂隔蒙昧之忧,言学者得观善濯磨之益。

《大公报》:荆棘满地,冥夜长征,吾人惟本其良知所诏示,忍耐步趋,以求卒达于自由光明之路。

《东方杂志》刊物之品质,乃随一国之学术与其国民知识之进展而进展者;至其作用,亦视当前重大问题为转移。当兹重要关键,本志所负使命特重。

心向往之,奋起行之。我办的这份《笨方法小报》,便是我一个人创办的报纸,一份以印刷为目标的报纸。

4

什么是好内容?

报纸内容摊开一览无遗,《笨方法小报》也务求短小精悍,能在手机一屏读完,内容在 300 字左右,即使主题一致,也可如本文一样,分割为多条内容输送。

小报主题限定在《笨方法文化手册2.0》范围之中,为笨方法四要(磨练、好奇、科学、模仿)的生活实践。

小报凝聚我的人生指导原则和知识生活的光芒,目的是想帮助你更好地思考,激发你的好奇心。

5

什么是好内容?

1953 年,丰田将「Good Thinking,Good Products」这几个字挂在车间上作为公司内部座右铭,思想先于产品,致力鼓励员工成为思考创造者,也正如丰田后来说的那样,「我们先制造人,再制造产品」。

好的产品是产品如人,好的人是人如产品。

不是说你想生产怎样的产品,而是你想先成为怎样的人。

与其思考如何生产内容,不如想办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创作,并非一时的灵光一闪,然后奋笔疾书,而是要在屏幕前大量阅读,才能偶尔写出一张两三百字的卡片,这并非是靠一个人长期坐在书桌前就可以自动做到的,这还需要他想成为怎样的人的决意与行动。

我常常怕有一天真的写不出东西来,所以我总是在逼迫自己,趁自己头脑还稍微灵光,像工厂压榨自己,有所逼有所激,先把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榨出来,毕竟,发展中的问题留给发展去解决,写作的问题,也留给写作去解决。

6

什么是好内容?

这个问题,继续待我在《笨方法小报》中解答。∎ ​

微信扫码订阅


笨方法实验室: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